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职场中,如果你渴求更大的成就,那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添加时间:2020-06-18 18:03:39
浏览次数: 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每一个行业都要面临市场不可预知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无论是企业或者员工个人,都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你幻想找到一方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张瑞敏说过:“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比尔·盖茨对微软的员工发出警告:“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也永远只有18个月!”这些著名企业的领导人之所以向员工灌输这种危机意识,是因为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的压力永远都是存在的,希望员工对此能有正确的认识。

  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是市场上的胜利者,没有人敢保证明天还能赢得竞争。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都应保持一种危机感,作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竞争。既然这种压力不可避免,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面对现实,勇敢地战胜它。

  压力和动力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这取决于你怎样去看待它。对那些勇于面对的人来说,有压力,其实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压力,说明他也没有了提升的空间。而在那些怯懦的人看来,压力只不过意味着无穷的烦恼罢了。他们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稍有不如意,情绪就消极到极点。这样的人,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日子必然不会好过。

  “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是“铁人”王进喜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压力的驱动,哪怕地下有再多的石油,也无法被开采出来。同样,人也需要有压力,面对压力,我们要自觉从严、自觉加压,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促使自己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工作中有压力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员工,你无法置身事外,更不能逃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压力,并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它。工作上有了压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够化压力为动力,使它不致成为自己工作的障碍。

  当我们面对新的工作环境,由于业务还不太熟练,难免会有一点点压力,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首先要充分了解该工作的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及相关的一些要求,要理智地看待工作中的压力。我们只有主动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位年轻人被分配到海上油田钻井队做实习工作。上班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盒子送到井架顶层的主管那里。他拿着盒子登上狭窄的舷梯,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主管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让他送回去。他又爬下舷梯,把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也同样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第二次上到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两腿几乎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下去。下来后,领班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尽管他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拿起盒子,转身登上舷梯,又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

  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主管仍然和前两次一样,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下去。这时,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他愤怒地把盒子“叭”地一下摔在地上:“我不干了!”

  这时,主管才告诉他:“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会遇到危险,这就要求队员一定要有极强的承受力,能承受各种危险的考验,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很遗憾,前面两次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现在,你可以走了。”

  工作难度越大,压力就越大,可是,也只有这样高难度的工作才能出更大的成绩。有些工作就是“高压作业”,这就需要从业者具备很大的耐心和超强的抗压能力。

  没有压力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工作毕竟有着绩效性、时效性等性质,肯定具有一定的压力。在任何行业,要想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上下班,都不太可能。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是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能让你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无论是谁,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需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减压。当然,缓减压力,并不能根绝压力,这个压力消失了,另外一个压力也会产生。在这家企业有压力,到另外一家企业也会遇到压力。面对压力关键是要学会应对,我们要对此有理性的认识,给你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你同样多的机会。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压力,只要自己把它想成是良性的,对自己有帮助的,自己才能克服它。如果你选择逃避压力,也就等于选择了自我淘汰的结局。

  在当今社会,没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没有一种不怕难的“韧劲”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抗挫”、“抗压”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

  制胜职场箴言

  如果你渴求更大的成就,那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对那些得过且过者来说,并不会因为你的躲避,压力就不来光顾。只有积极地去面对,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