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生活中“走弯路”是必要的积累

添加时间:2019-06-19 10:06:28
浏览次数: 0
现如今,职业规划似乎成了一门学科。各种与职场有关的内容,都会问嘉宾:你觉得人生是否是可以被规划的?我个人认为,想有一个成功的规划,并按部就班地去按计划实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多情况下甚至连自己都掌控不了,何谈掌握周围的环境、变量。

我眼中的成长,其实就是个不断增强对自己的掌控能力的过程,这也是成熟的标志和表现;年轻时,我们拥有的资源非常少,所以掌控能力自然也会较弱。所以,成长还是一个获得更多资源、增强对外部掌控能力的过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去规划人生?解数学题,如果有定量,有变量,你可以用一些不变的去推算变化的。但如果全是变量,你如何去计算,那就是通过假设模拟不同的情境。记得当年,经过层层面试,我拿到了通用电器的录取通知。面试时面试官问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面试中都会碰到的:请描述一下五年之后职场中的你?

说心里话,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这谁知道啊?但显然,如果我这样回答,肯定被踢出去了。这个问题我自己考虑过,虽然一个人也许不知道三五年之后具体要做什么或者在做什么,但应该清楚什么类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什么是你不喜欢的,至少要从行业和领域有个大方向的把握。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也是迈向成功重要的一步
什么叫做进步或者成功?不光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算进步,明确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也很重要。人生就像选择题,选对正确答案有几种方法:直接选对正确的,排除掉错误的,或者绝望后抽签决定。

生活中的选择也是如此,不要忘了排除法。怎么去排除?就是大量去做不同的尝试。在做具体的事情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例如我通过在瑞信和摩根大通两家投行实习,在联合国实习,我明白这两类工作都不是我最喜欢的,这就是排除法。不管别人如何羡慕如何喜欢我的实习工作,我都不会脆弱到为了获取别人的羡慕而违背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

当年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我就对传媒比较感兴趣,我也跟我的老板俞敏洪老师交流过这个想法。可我算是到了2008年才真正进入传媒领域。这让我想起俞敏洪老师曾说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在数学上是直线,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

你的目标在那里,但你可能需要绕很多的弯才会走过去。不要小看绕的这些弯路,它们都是难得的积累。如果你不绕这个弯路,有些积累可能永远都得不到。因此,不要太短视的认为,今天的积累就必须在明天立刻看到效果,很多的积累可能为的是十年甚至更久以后的一个爆发。

发现自己喜欢的,不是说一定要具体到某个岗位,而是发现工作的性质和领域。当我问学生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时,常听到两种答案,一种是:我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人家比较喜欢我,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痛苦了,都愿意和我谈心,所以我觉得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另一种答案是: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我就喜欢你给我一件事,我把它做完就了事。

其实这样的划分有些绝对化,大多数工作都是既需要与人沟通合作,也需要能独立分析完成任务的。没有什么工作从性质上讲,天生就是理想的。理想的工作是要你通过不断地努力,把它变得理想。采访李开复老师时,他说:我们的工作中做80%不喜欢的事是为了有资格做那20%喜欢的事。

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在学校读书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去书店会发现,教你如何成功的书比较热门。之前还在路边广告牌上看到一个雷人广告语:8天教会你的孩子学英语,使他成为天才儿童。我当时就觉得,想出这个广告语的人,肯定就是用这种学习方法变成了天才,才能说出天才感这么强的话。

社会上的有些“急功近利”“一夜成名”的风气在蔓延,快速成功不是不可能,但花太多心思在这种低概率事件上不是很划算。记得采访吴晓波老师时,他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同:“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在你年轻的时候傻乎乎地坚持去做一件事。”

我以前在新东方讲托福时,也经常对学生说,人一辈子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情,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就成功了。不管你现在做的是什么,都先把它做好再想别的。不要想着今天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敷衍了事,以为跳了槽下家单位就不会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小的,人们是会交流的,不管在什么领域什么工作单位,你的口碑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常谈素质教育,很多的内容都是和如何成功,怎样获得更多的荣誉和社会认可入手。但我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许更需要挫折教育。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些日本学校大冷天让小学生赤脚从满是石子的冰冷的水池中走过去,才可以进入教室上课。看了之后我不是太能接受这种具体的做法,因为我觉得这样很容易让小孩子患上关节炎或者其它的疾病。但他们这么做的意识我觉得还是需要的,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活着不容易,需要努力和坚强。得让孩子们早早就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就该获得的,不是说上了大学就一定会有工作的。应该把得到的都看作是幸运的偏得,把没得到看作是生活的常态。

我还看过一本书上介绍犹太人如何教育下一代,其中的一个例子让我很震撼。犹太人常被称作是最聪明的生意人,也许跟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吧。这个故事是说,一个父亲把他的儿子放到高处,让孩子往下跳,孩子问为什么,他爸爸说:“你跳吧,我接着你。”孩子跳下来,爸爸接住了。爸爸又把他放上去,说“你再跳。”孩子又跳了,爸爸又接住他了;第三次孩子再跳时,他爸爸没有接他,孩子摔了下来,一边哭,一边不解地问他爸爸:“你为什么不接着我呢”?

爸爸说:“第一,谁说我第一次,第二次接着你,第三次就一定会接着你呢。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应该想到的是如果跳下来我没有接住你,你该怎么办,能不能靠自己稳当地落地,站住。记住,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什么时候,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而不是别人;第二,有时候,就算是你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完全信任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