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关于内向,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

添加时间:2019-04-16 11:13:32
浏览次数: 0
身边很多人,都被“内向”性格所困扰,想要改变自己。而内向者身边的亲人朋友,也都希望内向的人,能再外向一点,会更好。

其实大部分人对内向的理解,是错的!找的方法、提的建议,也就很难有效果。

内向是一个人不喜欢说话,和不擅长说话没有必然关系
从生理的角度讲:

是因为内向的人更敏感,只需要少量的刺激,就可以让自己保持兴奋了。

而外向的人,因为不太敏感,所以需要更多的关系、更强的刺激让自己保持兴奋状态。

从心理的角度讲:

内向的人,向内寻找自我实现的方式,而外向的人,则是向外。

内向外向,本质是一个人适合什么强度的刺激,喜欢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跟不擅长说话没有必然关系。

我们真正介意、希望改变的“内向”,其实是“不擅长说话”,不是内向。
内向会影响说话频率,但不影响说话水平

说话是种能力,是练出来的,内向的人不喜欢说话,但完全可以训练自己的说话水平。

内向对说话唯一的负面影响在于,内向的人不喜欢说话,锻炼的机会少,所以提升的速度慢。

但这种速度,完全是可以通过寻找机会训练获得的,只要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说话,训练的多了,说话的水平就高了。

内向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林肯、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甘地、巴菲特、周星驰、马化腾,他们都很内向,但都说的挺好,都是练出来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内向,有些是不自信,不是内向
内向是喜不喜欢说;能力是说的好不好;而敢不敢说,则是勇气和自信。

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不敢说,才导致说的机会少,而不是因为不喜欢说。

不喜欢说,我们可以基于一定的需要和目的,让自己去说,但是不敢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真正要改变的,其实不是内向,而是“不自信”,大部分时候也是基于对沟通能力的不自信,所以内向者真正要提高的,是沟通能力。

中国人不喜欢内向,是因为需要沟通的场景太多
中国是集体主义社会,我们喜欢热闹、喜欢应酬,喜欢大家在一起。

加上我们特别强调礼仪、面子等等人际关系,这些很多要靠说话去实现。

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要求说话的场景比较多,就会让那些不太喜欢说话的人有压力。

但真正的压力在于:要经常说、要长时间说,而不是会说。

会说,只要掌握特定场景固定的应酬话语就行,但经常说、长时间说,对内向的人,就有一定压力了。

这种情况,如果能走开,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最好,如果觉得对方一个人无聊,就再找个人一起聊,你的说话压力就少了,实在不行,就多问问题、多听少说,也是一种方式。

其实,只要不想着改变性格,把注意放在提高技巧、能力上,就会容易很多,改变性格就难了,实际也没有必要。

性格无好坏,内向的人做“内向”的事就可以了
性格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不同的性格,适合做不同的事,找到适合自己的事、适合自己交流的人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强求改变性格,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太难了,也完全没有必要。

否则,从内向、外向维度来分,就两种性格,外向就算再多,占到2/3,全球也有20多亿人,大家都没法过了。

实际上,内向的人,过的也都挺好,只要你不过于纠结自己的内向,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和圈子,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了。

以上的分享,希望对内向的朋友有所启发,也希望改变自己身边内向朋友的人,真正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客观认知内向性格和沟通能力,也给他们切实可行的提升建议。

最后举一些内向名人的例子,方便大家更能接纳内向。

奥黛丽·赫本:“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默哈玛·甘地:“你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世界。”

Lady Gaga:“事实上,我没有见过多少艺术名流,因为我会害羞。拍摄好莱坞电影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害羞。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高中时代那样,与世界格格不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引导男人走向艺术和科学殿堂的最强烈的动机就是逃避日常生活。即便是性格最温和的人,如果他想进入可过认知和思考的世界,那他一定会逃离个人生活。”

金·卡戴珊:“我是一个在夜店跳舞会感到害羞的女孩。真实的我其实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