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一)常见的填报误区

添加时间:2022-03-17 10:59:01
浏览次数: 0

很多家长在选择志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


包括有些专业人士,也存在部分错误的认识。


今天简单分析,以后会写相关的文章,详细说明。


误区一、只看利,不看弊,考虑片面


只看到一个志愿的优点,不看到缺点和风险。


如觉得提前批就是铁饭碗。

举军校为例,纪律严明,体训多,气氛偏压抑,可能很多男孩子不会喜欢。


如觉得师范生,受人尊重,待遇高。

但免费师范生不能直接读研,还要完成“国家任务”;而普通师范生,女生已经有过剩的态势。


误区二、分析问题单一


如选专业,只考虑就业。

实际还应考虑专业与孩子的特长匹配程度(学科特长、能力特长),最好再结合家庭的人脉优势。

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后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在内。


误区三、从众,随波逐流


盲目报热门专业。如受认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饱和,关键是不适合数理基础差的学生。又如“金融”专业,不适合98%的学生,以后分析。


只看热门城市、一线城市。殊不知,大城市的就业并没有那么美好,压力指数大,有些性格的孩子也不适合。


误区四、道听途说,不系统了解


和各类家长讨论,交换“小道消息”,像迷途的马,随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从抖音视频、微信文章中摘取观点,甚至以出租车司机的观点为准。


误区五、听信“砖家”的非专业建议


常见的片面建议包括:

规规矩矩按冲稳保,各选10多个,甚至“瞎冲”,期待捡漏。

认为必须填满45个志愿,造成时间非常紧张,也没法分析透彻。

填志愿,一律优先考虑城市。

觉得一分不浪费,就是最高的填志愿水平。


误六、听信“专业机构”的焦虑言论


常见的焦虑观点包括:

高考前就要把志愿选好。

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是捡漏的好机会。

可以低分上名校,可以走捷径上名校,有些机构宣称有“特殊渠道”。

不找专业人士,自己填志愿会落榜。


误区七、时间规划不合理


认为高考出分后,才能开始选志愿。

实际上,大学(湖南新高考是院校专业组)和分数很相关。

但高考后、出分前,可以先选4-6个目标城市和4-6个目标专业。最后再结合分数,做最终的决定。


误区八、认为存在客观最佳的志愿选择


最佳的志愿,是客观与主观的完美匹配。

不要企图找出客观最佳,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志愿最难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综合决策过程。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