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试着寻找一种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其实这种语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微笑”。
初见陌生的交际对象,特别是刚到一个公司去上班,面对陌生的同事,展开一个恰如其分的微笑,这可能胜过千言万语。俗话说“日疏愈疏,日亲愈亲”,我们应该热情一点,不要觉得这是什么丢面子的事。相信自己的热情能融化任何冰山雪岭。融入新环境的最有效方法便是主动出击,热情袭人。对方不是石头,必受感染,即使先是冷漠,后来也必然一扫而光,觉得与你“似曾相识”,“生人”的距离顷刻而破。
自我保护意识是人与生惧来的天性,尤其在陌生的环境里,人人都习惯板起一张面孔,保护着原本虚弱的尊严,以免受来自外界的侵犯和伤害。结果,陌生的环境照例还是陌生的,你所担心的那种“危险”仍然潜伏在你的周围。
如果我们能放下那种冷冷的傲慢和所谓的尊严,不再紧绷着面孔,圆睁着警惕与怀疑的眼神,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保持一种放松和坦然的心理相信即使只一个是擦肩而过的人生过客也会因为你的微笑而感到温暖。
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微笑,你也就学会了与陌生人之间架一座友谊之桥,掌握了一把开启陌生人心扉的金钥匙。
一个微笑能传递给别人许多信息。它不仅表明了“我喜欢你——我是作为朋友来的”,而且也预示着“我想你也一定会喜欢我”。当一只小狗摇着尾巴走到你面前时,它似乎在对你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朋友,你喜欢我”。微笑传达的另一条重要信息是:“你值得高兴。”
波拿劳·欧维尔斯利特在她的著作《理解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恐惧》中指出:“我们对其微笑的人,也反过来朝我们微笑。在一种意义上,他是朝我们微笑;在更深的意义上,他的笑还可能蕴含着如下的意思:我们使他能够感受突然而至的快乐。我们的微笑使他感到他值得报以微笑,于是他也笑了。可以说我们从人群中把他分离出来了。我们对他区别对待,同时给了他一个单独的地位。”
我们中的许多人不能经常微笑的一个简单原因,是我们养成了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习惯。传统文化式的教育使我们觉得,让自己的感情泄露无疑是极不光彩的事。我们试图使我们不要感情冲动或者把它流露在脸上。也许你觉得自己作不出一个“真正的微笑”,而且怎么也学不会那种富于吸引力的微笑。
在现实的工作中、生活中,你更喜欢一个人对你满面冰霜、横眉冷对还是另一个人对你面带笑容,温暖如春的人相处?当然是后者。
哈利是美国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总裁,他还十分年轻。他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和别人的毅力与信心。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让熟知他的人大为不解。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几乎没有笑容。他深沉严峻的脸上永远是炯炯的目光,紧闭的嘴唇和紧咬的牙关。即便在轻松的交际场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优美的舞姿几乎令所有的女士动心,但却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员工见到了他更是敬而远之,男员工对他的支持与认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实上他只是缺少了一样东西,一样足以致命的东西,那就是一副动人的、微笑的面孔。
微笑是一种接纳,它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使人与愿意和你接近喜欢微笑着面对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人对方的天地。难怪有人说沟通要从微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