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很多人一方面对自己的职业不满,但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自己,他们内心渴望有所改变,但往往得到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就是随便抓住一个冒出来的机会跳槽。然而跳槽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会觉得这个新工作也不适合自己,结果工作换来换去,不满意始终是不满意。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问我不少非常类似的工作问题,举一些例子。
最近工作非常忙,没有精力学习进步,该怎么办?
新的工作环境不习惯,觉得很不适应,该怎么办?
不喜欢现在的行业,想换行业,该怎么办?
不喜欢现在的公司,想换公司,该怎么办?
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该怎么办?
其实在任何公司里工作都不会舒服,甚至,人活着本身就不可能万事如意。所以,当我们对当前的状况感到特别不如意时,应养成内寻、自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习惯。这里我写一些自己感受特深的要点,分享给已有同样心得或正在经历“煎熬”的朋友们,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或助你们更上一层楼。
◎心平气和找原因,你一定有惊人的发现
为什么不顺利?肯定有很多原因,例如“老板不看好我”、“我不适合这个公司的风格”、“我做的项目不出色”、“我不喜欢最近的项目,所以我做得不认真不够好”、“他们厉害是因为他们老板好/项目好/运气好”……
其实不妨大胆总结一句,大部分的不顺利,都是自己的问题。
在工作中逃避问题、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不是一种好的习惯。
我讲一个自己的例子。那时候我在广告公司工作,在周一例会上,我问部门领导我的缺点是什么。领导说,我主动性一般,可以看看XXX,她这方面做得更好。我当时觉得挺郁闷,我加班比较多,方案出得多,但是XXX确实在各种大会议上的表现更抢眼,特别是在归纳设计方案和会议上踊跃发言的方面。
我当时脑子里本能地就跳出几个理由帮自己辩护:
“我是真正干活的人,XXX是卖嘴皮的人,我迟早会表现出来。”
“领导喜欢能说的,不公平。”
“她是播音系毕业的,普通话有优势。”
这些理由虽帮我稍稍宽慰了一下,但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些理由都是不靠谱的。“我真正干活”,其实别人也在干活,而且别人干的活体现出的价值更高;“领导喜欢能说的”,哪个领导不喜欢积极的?难道一定要等领导来挖掘我的亮点么?我的表现力还是不够;“她是播音系毕业的”,单位里普通话比我差的同事多了,人家不也做得不错。
这样想过之后,我才反应过来:别不爽了,冷静下来想原因吧。很快我就发现了我的问题:
开会时如果会议的议题我是知道的或者与我无关的,我就不太上心;
设计方案在执行层进行后,没什么问题的话,我就很少交给部门领导看;
大型会议很少主动提意见,老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够完整、完美,怕说出来丢人。
我想,如果我是领导,这样的员工我会满意么?答案不言而喻。之后,我便针对自己的不足积极开展了调整计划,一段时间后,果真收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效。
◎往好的方面想
当我们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时,基本上是因为在项目或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障碍,心灰意冷。这个时候,与其怨天尤人、想办法逃避,不如尝试一下往好的方面想,主动给自己转转念。
有一年我做的一个文案工作,工资突然从八千降到了三千,还要承担销售任务。我很郁闷。可是很快我调整了自己的思维,说不定会是好事呢,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挖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可以锻炼自己的抗击打能力。没必要立即辞职,不如试验三个月看看情况。
我劝说自己做一次自我认知试验,结果也确实收获了不一样的自我。
以前读书时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么。其实真的是这样,有时压力来了、挑战来了,应付起来不一定那么难,不要被困难一吓就跑了。
◎把当前的问题解决了,再想别的
你在这个单位遇到的事情,在下一家单位同样还会遇到;所有的职场,其矛盾性质和格局都差不多。
所以,即使你选择逃避,铁定要走,也要把眼下的困扰解决了再走。要不然,同样的问题很快会再度缠上你。
最后要提醒各位,要学会放松,特别是心情上的放松。有时工作压力大,或者工作节奏快,人会绷得很紧,这样很容易急躁或者判断失误。所以要学会放松,给自己减压。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我们从小就这样被教导,可惜却从未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