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公考面试的“套路”与“反套路”

添加时间:2018-08-21 10:52:22
浏览次数: 0
一、公考/事业编面试考什么?

不管是公务员招录面试,还是事业编制面试,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准确地说,据樱桃子统计,近三年来唯一一个不用结构化面试的单位是海珠区卫生系统,其余基本难逃结构化形式。

“结构化面试”指的是根据特定职位的胜任特征要求,遵循固定的程序,采用专门的题库和题型、遵照统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考官小组与应考者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等方式,评价应考者是否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才测评方法。[该定义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时勘教授提出]

针对结构化面试是什么的问题,樱桃子想谈的是只有三点:

一是特定职位的胜任特征要求:不管是企业招聘面试,还是公务员、事业编招录面试,其目的都是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这一模式选出最合适该岗位的人选。正如樱桃子之前在面试陪练的时候,跟学员说过,面试谈的内容直接反映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官们能通过考生的答案找到最适合当公务员的人,这就决定了你的答题内容必须符合公务员的思维。事业编面试同理。

二是遵循固定的程序:有公务员面试经验或者看过经验分享帖的同学都知道,公考/事业编招录的面试程序相对固定,基本上就是引导员引导到门口——(敲门)——进入——走到考生椅子旁站定、问好——得到允许后坐下——读题——答题——退场。就算是没有面试经验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反复练习,熟悉流程,有助于面试当天减轻紧张感,而且更容易走出落落大方的感觉。

三是采用专门的题库的题型:关于题库这点,一是题目的类型基本固定在热点时事分析题、应急应变题、组织协调题、人际关系题,这简直就是对考生的一大福利!因为这为复习提供了方向,而且题型相对固定,这意味着高分答案是不是也有章可循?这个问题留到文章第二部分。二是据说听说(我不敢说肯定),出题者在面试前一段时间会被集中起来封闭出题,而这段时间不会太长,两个星期左右,所以,准备热点时事分析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重点多看看最近两三个星期的热点新闻呢?当然还有今年一些非常非常热门的词汇也不要放过了。如果被你猜中题,那么我相信你的分析部分肯定会很精彩、很有深度的,毕竟你已经准备过相关素材,了解主流媒体对此的评价。

二、面试套路/模版化的由来是什么?

前面提到面试是否高分、答案有章可循,而至于面试是否有套路,我的答案是肯定有!很多同学看到这里就会不服气了,“老师,你也说过考官也很反感模版!”嗯,是的,我说过。然而套路、模板二词其实是中性的。

最早被认为是“模板”的应该是钟老师在2006年出版的《申论万能宝典》提出的“万能八条”。万能八条由于其很好地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一开始出现便大受考生欢迎,特别是觉得自己无话可说的考生。后来,不少公考老师都根据钟老师的“万能八条”改造出自己的“万能十条”、“万能十六条”。

直到2010~2011年,不少考生在网络发言说反对“万能八条”,甚至说模版害人,因为用模版得低分。一时间,“模版”成了洪水猛兽。某公某图等机构出来澄清,那都是死背模板的错,要灵活地用模板。而考生都无所适从,用模版吧,怕低分,不用模版吧,没话可说。“模版”和去“模版”、“套路”和“反套路”之争从此开始。

樱桃子我的观点是不要一味摒弃模版、过度追求自由表达!要用就要聪明地用!要用原创的“模板”!

首先,我必须澄清我所认为好的模板跟大家能在网络上搜到的都不一样!所以,上过我的课的同学都知道,如果你答题的时候用的是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模版,肯定会被我批评。更别说,那些受机械化培训所害的同学一上麦就说:“考生开始回答!”“领导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结束的时候再来一句:“考生回答完毕”。简直就像跟一个机器人在答题。不过我发现每期上课都有这样的同学,每次都要纠正他们。

我在2014年参加省考面试,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面试结束后听到考官说,最讨厌那些被培训出来背模板的考生。近年来考官们越来越反感模板。那我们反过来站在考官的角度去思考,考官们为什么会发现这是模版?

如果只有一个考生这么回答,考官肯定不会认为这是模板,但是如果十几个考生的套路几乎相同,或者有几句话是一模一样的,考官就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种模版。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赞成反“模板”,但反的并不是你自己总结的模板,而是和你一起进入面试考场的其他人背的所谓万能模板一样的那些模板!

这时候,不好意思了,某些大型培训班的学生们要躺枪了。在短时间,人数多的培训中,大型培训机构只能研发相对固定的答题模版来教会学生如何答题,学生们吸收的基本上是相似的答案。所以,我在培训的时候经常跟我的学生们说,必须要反向思维,猜别人会怎么回答,尽量不要跟他们回答一样的内容。

举个例子,组织协调题,网上有过千条答案,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事前确定人员、时间、地点、主题,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把这个背下来,但是问题是大家都背一样的内容,怎么分得出高下。

我的建议是最起码你要根据题目进行细节补充,比如调研图书馆阅读情况,确定人员应该改为确定调研对象有来图书馆阅读的读者、周围的居民、网民等等,这是最基本的答案,起码跟单纯背模板区分开,高级答法就应该是写另外一篇文章了。

然后,我认为不能一味摒弃模版,追求所谓的自由表达。因为面试不是演讲,考生应该尽量做到让考官在短时间内接收并同意你的观点。这就决定了你的答案不能天花乱坠,逻辑不清晰,而我认为好的“模版”是符合人类思考逻辑的一个框架,就像SWOT分析法,就像金字塔结构,要找到适合每种题型的结构。

举个例子,无数理论证明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回答,如果你硬要说这是模版,反模版地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估计没有多少人觉得这个答案很创新,而会觉得这个人逻辑好奇怪。当然,公务员考试的题目不是简单地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可以全部解决的。

但是幸运的是,答题框架可以根据不同题型提前准备,确保面试的时候你围绕这些框架来回答,考官很容易就跟上你的思路,你也不会卡壳。

最后,用答题框架,也要聪明地用!用原创的!如果你用答题框架就决定了你肯定不会跟人家撞“板”,因为框架的痕迹不深,不容易被考官发现,而且框架符合思考逻辑,发现了也就觉得正常的思维逻辑过程。

原创的意思是最好能够总结出自己独有的用得最顺的一套,总结的过程是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会比较有难度,我自己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才基本总结出所有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