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计划打造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企图向我东海海域部署,主要在钓鱼岛一带。无人潜航器号称未来水下作战的“黑马”,到底拥有哪些作战能力?未来是否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栏目围绕这一话题特约军事问题专家杜文龙和曹卫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12月5日,日本的执政党就重新修订《防卫计划大纲》进行了工作会议。日本NHK电视台指出,这一次修订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日本在周边太平洋区域的防御能力。日本政府从企图监视钓鱼岛周边海域等岛屿防卫的角度出发,除了计划推进人工智能(AI)和激光等最尖端技术的开发外,还将考虑针对破坏雷达和通信功能的电磁脉冲(EMP)攻击,加强应对措施,而且还将开发在海中自动航行并收集信息的大型无人潜水器。日本防卫省将从2019年开始开发试用无人潜航器机型,计划在2025年投入使用,预计全长在10到15米,可以在已设定好的海域内自动航行几天到一星期左右。
据介绍,日本制造潜航器的构想是利用水中声波探测仪来探测潜水艇和水上的舰艇,并利用人工智能,使潜航器自动对舰艇进行跟踪。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日本媒体和有关学者对于重新修订《防卫计划大纲》以及包括开发无人潜航器在内的各项方针都是十分关注的。讨论的焦点之一就集中在无论日本的防卫计划如何都不能突破“专守防卫”原则,也就是不能讲日本防卫政策的主旋律从“防卫”转变为“进攻”。
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专门提到要扩大无人潜航器的使用和研制,这个无人潜航器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威胁?军事问题专家杜文龙认为,如果日本在钓鱼岛周边部署这种无人潜航器,有三个地方我们要高度关注。第一是侦察。因为是个小东西,在水下它有很多传感器,可以用光学摄像机去拍摄,同时还可以加载声纳以及其它的感知设备。这样周边无论是执法的船只、还是军舰,各类目标都是它的侦察对象。通过日积月累的侦察,它可以有一个数据库,会为今后作战提供一些基本的情报支撑。第二可以画图。通过声纳系统在深海对水下一圈一圈地扫,像“赶马车”一样。如果这种图片被链接,那么今后钓鱼岛周边水下地形非常清晰。如果要搞水下设伏或者其它的小动作,这个地图会提供一个基本的支撑,哪个地方有深沟,哪个地方有海床,就会一清二楚。这样就能够为今后水下作战提供一个水战场的依托。另外是可以搞配合。日本海保厅经常在这里转来转去,如果水下有这种结合关系,那么水面水下结合,包括有人无人结合,会成为日本所谓“执法”的一种模式。对于这种潜航器在东海的活动。一定要高度关注。(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