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必知,选择大学及专业问题总结
添加时间:2022-03-23 11:32:43
浏览次数:
0
高考志愿填报的选择有多重要?
有些学生只是刚刚压线,却进了名牌大学;有些学生选的专业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没毕业就被大企业预定,就业根本不发愁;如果说高考是孩子之间“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那么志愿填报则是对绝大多数家长见识、能力、阅历的第一次大PK。孩子高考之后对大学的选择,只有一次机会,虽然学习是为了长知识,可十二年寒窗苦读的目的就是考取能力所及的大学,那么就不要浪费孩子来之不易的分数。
选大学选专业同教育孩子一样,要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眼前。这样才能为大学毕业时的择业以及以后人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当然以后如何选择,又是一次次考验。家长应引导孩子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合理人生规划的人,未必能成功,没有合理人生规划的人,一定很难成功。很多人对未来缺乏规划,高考志愿随意填报,就业也是随遇而安,其实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选择的行业是造成同学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现在就选择大学及专业问题总结以下8点。
挑大学选专业的8点忠告
1总体规划
第一,在高中分科前应该根据考生的情况,对未来想要或擅长就业的方向做个总体的规划。就业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愿意行医,有人愿意教书,有人愿意经商,有人愿意从政,有人愿意在企业单位工作,有人愿意自主创业;有人愿意在城市谋职,有人愿意到乡村发展;有人擅长文,有人擅长理,有人擅长工,有人擅长艺。总之,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前途。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天赋、兴趣、智商、情商如何,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他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2一本线上60分以上的学生
第二,高考分数很高(一本线上60分)的学生,尽量选择排名高的大学,专业偏向于基础,或者选综合性大学的理工专业。
3一本线上40分左右的学生
第三,一本线上40分左右的学生,城市、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一线城市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城市、学校或专业。4一本线左右考生
第四,一本线左右,能上较好的二本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重点考虑城市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这些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社会名声以及排名等都较接近。这一分数段的学生要尽量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至少大类专业要与自己兴趣相投、相近。同重点线上的学生相比,可能线下学生的智力稍逊(这不是绝对的),那么就以兴趣来弥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之源、是迈向成功的基础。每个人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正所谓人各有志,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但是以兴趣为主选择专业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也就是选择的专业要切实可行,不能架在空中楼阁之上。5二本线上学生
第五,二本线上的学生,应以学一门将来能立足社会,自己喜爱的技术为主,淡化学校。
近年来很多省份二三本合并录取,这批学生数量最大。很多二三流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没学到有用的知识,走上社会后又眼高手低,瞧不上这看不上那。还不如那些职业学校毕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在学校学到了一门技术,而且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能迅速地踏入职场,从底层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往上走。
要知道,能取得与其智力对等或更高成绩的,是那些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的人,而不是怨天尤人,眼高手低的人。
6了解学校校风、学风
第六,要上二本院校的学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了解所填报学校的校风、学风。校风好,学风正的高校是首选,选择里面的国家重点学科。现在高校的扩招严重,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首次超90%,这意味着成绩中下的高中生都能读大学。而在校风好学风正的老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学到有用的知识。7 城市选择
第七,优先考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后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不但有主场优势,而且同学间的人脉能发挥出更大作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喜欢到这些城市就业,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富有活力,充满挑战和机遇。如果毕业后远离自己读书的城市工作的话,就失去这些人脉优势了。现在有很多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又“逃回”北上广了,因为很多二线、三线城市貌似生活安逸,但是,这些地方生活节奏太慢且严重缺乏机会公平。而在一线城市,职场发展好坏全凭自己努力,没有那么多拼爹现象。
8专业选择
第八,尽量不要报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所谓的热门专业不但录取分虚高,而且出来一抓一大把,根本没有竞争力,且现在的热门几年后就不一定热了。不如根据考分报排名更高的大学的普通专业,毕业后反而不愁就业不同于知识的学习,有课本、有老师,孩子跟着学就行,家长不用操很多心。但填志愿不一样,一纸志愿可能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但孩子却只有家长这一本“社会”大书,你操一点心,孩子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