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高考志愿填报基本观点

添加时间:2022-03-15 10:54:15
浏览次数: 0

填报高考志愿用一句话概括:用十年等待这一天,却用三天决定这一生。虽然极富调侃之意,但颇有警示意义,也充分说明“六月考学生、七月考家长”意义所在。看到很多人犹豫再三,依然选择了冲一冲,没有人会考虑万一冲到沟里怎么办?特别是没有家族救生衣的考生

如果你是有耐心且理性、讲究而不将就的家长和考生,首先你应该理性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多数人的选择

    上到高三这个阶段,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不像幼儿园、小学阶段,个个家长看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到了高考这个阶段,自己孩子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其实自己心里都有数。如果你的孩子天赋异禀,那么在他高考志愿的填报上,最好尊重他的兴趣,不要在乎这个专业是小众还是大众,是热门还是冷门。因为只要孩子够聪明,运气不是太坏,他总能出人头地。但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或者说是比较勤奋、优秀的普通人,你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能由着孩子的兴趣来,而是要把志愿填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专业上可能的深造路径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

大学对于天才来说,是开发其天赋使其助益于人类的过程,可是大学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对未来的一次功利性的投资,来不得太浪漫的憧憬,要实事求是地评估大概率与小概率。普通人填报专业去追逐热门专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2、孩子有没有兴趣或天赋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他们对于大学的专业都是不甚了解的,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不够清晰的。他们的兴趣也是不稳定的、不成熟的。所以让兴趣来决定专业填报,看了几部律政剧就想当大律师,看了几部日剧韩剧美剧就想当白衣天使、调查记者,完全不知道这些专业困难与辛苦,就这么冒冒失失跳进来,看似家长够民主、够开明,实际上是让孩子一时的臆想,去影响孩子未来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不负责任的。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他是否对这个专业真的有所了解,也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专业一般而言的前景如何。一见钟情的初恋最好还是留在记忆里,因为从初恋走向婚姻通常都是灾难性的。


3、大学是分等级的

如果你能上北大清华而不去上,那你基本上做了一个绝对错误的选择。中国的大学是分三六九等的。无论怎么改革,它都是分三六九等的,甚至越改革等级越明显。在这里不用灌什么二流院校也能飞出一流院校的鸡汤。当然有这个可能,可这只是极少的情况。如果学校分级没那么重要,这些大学会疯了一样去搞各种评估吗?说句不客气的话,说学校是分三六九等的,已经是够客气和隐晦的了。真实而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从学校里出来的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的确很不公平,很多非211、985学校的孩子非常优秀,很多二本甚至三本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完全可以与重点大学的孩子比肩。但这就是社会。

现在北京以及很多大城市的高校进老师的时候,是要查三代的,尤其看重第一学历。如果你第一学历是非211、985,你是没有机会当大学老师的。你即便后来读了清华北大的博士都没用。你的出身摆在这里,你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许多学校是不接受非211学校的调剂生源的,就算导师甚至院长想要你,也过不了研招办的硬杠杠。即便你将来想进政府或是公司而不是大学,你也会发现第一学历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关通常都是人力部门筛简历,在找工作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在第一轮、第二轮的筛沙子里,别人是来不及看你的能力、听你的想法的,通常都是看简历,不是名校、不是211、985,通常你就没有太大的机会去证明自己了,而即便你进了公司或者公务员的面试,和考研面试一样,在条件基本一样或者你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面试官也基本倾向于更加稳妥地招录那些名校的毕业生。这很残酷,但是这也很公平。这就是学历出身的差异。那些在大公司里的非名校毕业生都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都是各种曲折、各种努力才有机会与名校生站在一起的。所以通常来说,一流大学的二流专业甚至三流专业往往比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要前景更好。即便是北大、人大的马列也比许多地方重点大学的管理、新闻要强的多。

4、城市也很重要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上不了清北人师,但是上个第二集团的优秀大学没问题。从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上来看,这一集团的学校其实也很不错。南开、川大、吉大、武大、浙大、南大、复旦、中山、兰州大学这样的学校都可以算是中国大学序列里的地方豪强,甚至像浙大、南大这样的学校还经常以并肩北大、清华自居。这些大学的很多专业也的确具备了全国一流的水准。在这些大学里挑,城市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城市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思想的开放程度与当地高校水平密切相关,越发达的城市高校质量也会更好,此外,去哪个城市上大学很多时候也决定了未来留在哪个城市发展,毕竟毕业后就地找工作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很多家长觉得,去中西部或者一些风气比较保守的一流大学读书挺好的,因为学风好。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闭门造车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出路的,大学给学生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眼界和体验。

我经常说,在北京市海淀区读大学,是一种幸福。因为你骑着自行车就可以去清华北大人大听讲座了。这种密集的名师、大师的讲座是你在其他地方,梦寐以求都求之不得的。如果你在北京读书,只是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上自习,那你完全错过了这里最值得珍惜的资源。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一些在校园里搞恋爱稽查大队的地方,那你不过是把你的孩子往土货上培养。这些地方是去不得的。


5、专业更重要

如果是名校、如果是聪明孩子,所谓的专业就没多大意思。但是如果是一般学校,如果是一般孩子,专业就很重要了。菜鸡互啄的时候,一点点优势也是很大的优势。首先,老百姓的孩子别轻易选择文史哲。很多孩子喜欢这个,把这个喜欢当爱好好了,如果你有天赋,业余玩票也不是不能出头。穷人别去读这些专业,活活拖累了自己甚至也拖累了这些专业。小众专业最适合富家子弟去修身养性,普通人家的孩子别去玩这个。其次,最好别选法律和新闻。这两个专业泡沫多、门槛低、龙蛇混杂,场子已经乱了。相比于选志愿的时候,心高气傲、心存幻想,最后工作的时候落差实在是太大了。真有法律精神和新闻理想的孩子在这个圈子里不好。好端端的孩子不是被磨的更加偏执,就是磨的失去了本心,没那个必要。尤其是法律,招的人太多,好岗位太少。家里没有人脉、没有关系,孩子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何必呢?第三,选专业要看专业的学科建设是不是到位。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有没有知名学者在专业方向上,对于理科、工科,这尤其重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比没有的专业要成长空间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