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人口出生率逐渐增长,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上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家长都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或者是大城市的学校读书。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国的教育行业正在不断扩大,教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为了将来的就业考虑,高三的学生们可以优先报考师范类的大学,将来就能够容易成为老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平淡,不会大富大贵,但起码也能够生活得很好,对于很多女生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根据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为14.7%),且在教育业就业的本科生比例从2013届的10%上升到2017届的14.7%,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而就业比例增长最多的是教育业,进入教育业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连续五届保持上升趋势。“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比例为7.7%)是就业第二多的行业类。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报考教育部6所直属高校有点难度。那么就可以考虑一些非211,在本省实力较强的师范类高校。在很多省份,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校友甚至占到基础教育师资本数以上。这样庞大的校友规模,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师范大学在省内的地位。
非211师范类高校
首都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决定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16门,国家级专业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一流学科,1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学科获评B+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学科获评B类学科。
山东师范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3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1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中,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进入B及以上等次,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
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学校拥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化学”和“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分别入选河南省一期优势学科A类学科和特色学科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综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2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中西部本科院校之一。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和中国语言文学4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