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报考季,高中生及家长又开始忙着咨询高考报考事宜,很多孩子对某些专业心存幻想,但真正完整、透彻地了解某个专业后又果断放弃,这种现象我称之为“伪兴趣”,实质还是因为孩子们对大学专业了解的匮乏。心理学、法医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等,很多专业都容易让孩子们误解,在报考前,很有必要提前了解透彻。今天,我就先和大家详细说一说心理学专业!
昨天,一位大二的学员家长给我打电话,十分焦急地说:“李老师,硕硕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她非要跨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想让她按照您规划的方案走,考企业管理方向,我怎么劝都劝不动,这可怎么办啊?”
隔了两天,我趁着给硕硕做大学学业规划的时机和她说“硕硕,你知道心理学专业的工作对象是谁吗?”她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李老师,那我不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了,还考企业管理吧”。
我稍一点播,硕硕就认识到了自己的想法有些莽撞、轻率:无论是做心理医生还是心理辅导老师,未来她面对的肯定是一群心理上多多少少有点儿问题的人,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去帮助这一群体,更无法做到长期以此为职业。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心理学专业呢?这需要具体看孩子的职业特质,首先她一定要对社会型的职业感兴趣,喜欢和人打交道,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其次要有很强的内省智能,做心理咨询要很善于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更要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这样,她的咨询技术才可能获得持续的精进。另外,还要有很强的语言智能,需要善于沟通、善于理解,甚至要有和客户移情、共情的能力。此外还要看孩子的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等,是否和这个专业未来可选的职业匹配。
选专业,需要考虑的维度太多了,不是简单根据性别、就业情况就能定下来的事。如何选专业呢?我的理念是:一定要基于孩子的职业特质和职业规划选专业,这样的做法更科学、更审慎、更专业。
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们会钟情心理学专业呢?我发现,当我通过沙盘投射能说出他们心中所想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脱口而出:“老师,你是不是会算呀?”其实老师不会算,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在和懂心理学的老师沟通以后,孩子们自己普遍会感觉心情畅快,甚至能走出多年的认识误区,当他们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状态非常好。
有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无论父母怎么开导,无论他们自己如何告诫自己要走出来,但往往都是徒劳,仍然在原地转圈,缺的就是一个触发事件加一个专业人士的适时引导。不错,懂心理学既可以助人,又可以助己,如果有这样的知识背景,不仅能够造福家庭、优化人际关系,改善工作绩效,连个人的生命质量都会有提升,心理学的好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高校在招生时设置了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前者侧重理论研究,后者侧重应用,在发展方向上又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教育心理学:侧重的是咨询和研究,比如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动力,还有社会文化等,是高中生们选择最多的一个方向。专业课会学习生理与脑科学、发展心理学(也就是研究人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具体还可细分为动物( 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类似还有生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是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的)、社会心理学(人和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常听到的还有教育心理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另外还有心理统计学(研究在心理学实验或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传递的信息做出科学推论)、实验心理学(就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心理测量学(把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背后的依据就是心理学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例如我们规划师给学生匹配目标专业的时候使用的测评系统)。
教育心理学方向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主要就业方向是教师、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有的人还会自己创立心理咨询工作室。
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另一个主流方向就是医学心理学,学完医学心理学以后,你会明白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源于生理病变,心理影响也是较大因素,人的心理与生理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常说的“七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
心理医生方向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或疾病的相互关系,以精神医学主,目的用于治疗。所以会学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还有临床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等等,心理医师要有从业资格证,有处方权,授予的是医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主要是各大医院,做精神医师、心身科医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精神康复治疗师和社区全科医师。
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职业就是心理咨询师,干什么呢?没有处方权,只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通常按照小时收费,300元-600元不等,知名度高的心理咨询师小时收费可达2000元左右。咨询的领域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两性情感、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中学生考前焦虑、职业规划等等。所以,心理咨询师决不是神棍、算命先生,至于手相学、面向学、笔迹学等都是伪心理学,和真正的心理学家不同,伪心理学家从不进行科学实验。
心理咨询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哪怕是一个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以后仍然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保持学习哪里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就要报培训班去学,学费非常贵,几天时间花一两万,很正常,比较常用的治疗技术如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神经语言程序学 NLP、催眠、萨提亚等需要要掌握一两项。另外,如果长期和客户接触,咨询师自身也有损耗,做咨询消耗的是自身的正能量,也有咨询师因为工作导致自己抑郁、焦虑,甚至可能就此终止、改行了,自身心理素质不过硬经受不住实践检验。如果大家还想增加一些对心理学的了解,不妨看看《沉默的羔羊》《心灵捕手》《催眠大师》《心理罪》等影片,如果能和升学规划师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的从业者做一下深入的交流那就更好了。
家长和高中生朋友们,你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远远比不上国外,有需求,但不够强劲!美国、英国、德国的心理学都比较好,每个家庭都会有心理医生,我有一些在国外读完心理学硕士回到国内的朋友,在就业时他们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别巨大。还有,生涯规划领域的一些名家、鼻祖也出自美国,比如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先生、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还有MBTI性格类型指标的完善者伊莎贝尔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想进学校、医院这样的好单位,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如果考公务员,监狱比较对口,因为会应用到犯罪心理学知识,再就是老干部局、中央宣传部干部局等。这两个去向,共同特征都是:需求量少。还有一个相关相近的就业去向就是去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如员工心理援助,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日常中的绩效表现,这是大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福利。目前,教育机构开发心理咨询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比如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学习状态激励等,相应产品的开发人员、实训老师薪资待遇也越来越高,一般省会城市能达到8千以上,毕业生多数会选择北上广,相应的薪资水平还会更高一些。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旦选择了心理学专业,一定要有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最好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身边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做督导、做大量的个案研究,成长会更快一些,院校可以选择师范类院校或者医学类院校,但是教育类的心理学往医学类的院校考属于跨专业考研,而且多数医学类的院校更愿意要本专业的学生,几乎不招教育方向的学生,二者在考研时有区别。
对于有兴趣但是不想以此为职业的学生,我的建议是可以修一个心理学专业的第二学位,如果能和第一专业从事的职业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好,比如读数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未来你要当数学老师,同时懂心理学,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创业时,都会发挥出如虎添翼的作用。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如果知识结构是复合的,更利于开展好本职工作。
最后我再说说开设心理学专业的优势院校,最好的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它们是心理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社会各界心理学方面的顶尖人才,都是来自北师大,每年各高校的心理学学生考研都是把北师大作为最高目标。此外,西南大学是认知与人格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还有3个研究中心: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它是一所三非院校,非985211双一流,但它的心理学专业比较好,发展心理学是国家精品课程,还拥有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它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还是国家重点学科。
知道了这么多心理学的好与坏,大家还会选心理学专业吗?如果您还问我当选不当选,我最终给您的答复是:心理学专业,选择需谨慎,不选则已,选了就要学精。
任何专业都有利弊,需要家长朋友们细致探究,大学专业是在为开启未来职业生涯而做准备,在这个呈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我们有必要帮孩子们把好这一关,毕竟只有录取结果满意,高考才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