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高考报志愿要研究点什么

添加时间:2022-02-07 11:34:10
浏览次数: 0

研究高考志愿填报,至少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时间节点把握,分类重点研究,考生情况分析


一、时间节点把握


没有人会否认高考报志愿的重要性,但总有很多朋友会忽视对高考报志愿的研究,以至于在高考后甚至出成绩后才临时抱佛脚,最终能不能填出比较合理的志愿,就只能看运气了(准备的越晚,信息来源越少,就越可能无法填出较为合理的志愿)。关于把握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相关时间节点,雨辰有如下建议:


1、高考考生高三开学。志愿填报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雨辰建议在考生高三开学后,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和研究有关本省高考招录、高考改革(如有)的基本政策,以及有关大学学校和专业的一些常识知识(例如,有关985/211、双一流高校的范围、重点高校的优势专业、热门专业的大体就业方向等)。此外,高三阶段的成绩相比高一高二,更能衡量考生的真实应试水平,在考生进入高三后,家长应对考生的成绩进行观察和评估,判断考生高考的成绩区间,从而圈定考生的目标高校层次(前提是家长对于考生所在高中的高考情况有所了解;不用十分精确,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2、生高三寒假。目前大学的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取消,但还存在有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等进入大学的方式,从高三寒假开始,家长应结合考生上半年的学习成绩和潜力,以及考生本人的兴趣来判断是否参与及如何参与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关于强基计划及综合评价,雨辰将在后续文章中择机进行解读)。


3、考生高考前。高考报志愿涉及对高校层次、专业建设水平、就业市场、未来经济预期、往年招录情况等多类信息的查找和整合,但目前市场上志愿咨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服务水平与收费不匹配,很多工作其实还是要依靠学生家长来独立完成。雨辰建议考生家长应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在考前1-2个月左右开始对高考志愿填报涉及的一些重点信息进行研究(包括当年的具体高考招录政策、高考志愿填报的具体方式、高校之间的实力对比、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往年的录取信息等,详见下文分析),并在考生高考前基本完成。


4、考生出分前。考生高考后到出分前大约有两周的时间,部分参与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的考生需要在此期间进行准备或考试,除此之外,家长应利用考生的这一宝贵时间,与考生在未来就读大学的地域、城市以及就读专业等问题上进行沟通,志愿填报是由考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高考前的工作主要由家长来准备,高考后的工作则需要双方配合完成,家长一方应当考虑考生的性格特质和专长,考生一方也应当听取家长和其他富有社会经验的长辈、亲友的合理意见。


5、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一天前。鉴于填报截止时间前可能出现的网络状况,建议在截止时间的一天(24小时)前完成实际填报并保存,如无必要就不再随意修改。


二、分类重点研究


1、高考政策。上文提到,对于高考政策的研究应当早做准备,尤其是基本的考试和录取政策,例如对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国家专项、农村专项、高校专项计划等政策,需要在不晚于考生高考当年寒假前进行整体了解,因为很多录取计划是需要在高考前完成报名和资格确认的。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当对高考志愿的具体填报方式、当年高考录取政策与往年发生的变化、一些本地特有的录取方式(如北京地区的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等进行重点了解。


2、学校研究。前段时间,有同事曾问雨辰,目前国内的大学排行榜哪个比较靠谱,雨辰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几个大学排行榜都有着自己的一些量化指标,但实际参考价值都不大。相比于看大学排行榜,不如对照着本地以及附近发达地区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好能查到具体专业分数线)排名,结合教育部最新的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定来综合评判不同学校的实力


3、专业研究。对于大学专业的研究,可以说是最难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说它难,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考生对于报考什么专业没有明确意向,只能人云亦云地去追逐热门专业或者期待去冷门专业捡漏,最后的录取结果以及就读体验可能不尽人意;说它简单,是因为如果家长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家庭情况、考生的个人特质来选定若干专业,那么评价大学专业建设水平的指标就是现成的权威数据——看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主)和双一流(辅)评定即可。


4、往年录取数据研究。往年录取数据一般在每个省级行政区的教育考试院官网上就能查到,一般需要对大学分专业(有些地区是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位次、录取人数及报考要求等进行对比研究。此外,研究这些数据需要关注其时效性,首先最好是近几年的,其次要注意是否经历过重大的高招改革,尤其是近几年各地高招均进行了较大改革,那么研究改革前的数据意义就比较有限。


三、考生情况分析


1、考生个人情况分析。在需要高考出分前进行的环节(专项计划、强基计划等的报名)中,需要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预估并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在正式志愿填报前,需要对考生的个人能力、性格、专业学习意愿等进行分析,与考生共同商议所报考的专业。


2、考生家庭情况分析。考生的情况当然也包括家庭情况,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家长职业信息,判断更适合考生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3、未来就业分析。如有条件,家长和考生还可以结合考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来分析未来的就业地域和领域,从而更加准确地圈定目标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