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省市陆续出分,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主要都集中在“我高考考了XXX这么多分,有什么大学可以选?”
而且问问题的时间都集中在凌晨和早上,可见大家查分的心情有多迫切。想想自己当年查分也是差不多的状态,生怕错过了什么。
截止至7月24日,已有安徽、重庆、广东、贵州、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上海、四川、云南等多地开放了高考在线成绩查询。
而据各地的官方教育考试院等平台公示,填报志愿的时间大概是7月26日至月底。这数来数去的,也就6天左右的时间来考虑未来四年的大学时光在哪里度过。
尤其是对那些高考前只学习,一点儿都没关注过去哪里上大学的同学。其实时间紧、任务重,再不重视起来就要用四年大学时光来买单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填报志愿呢?网上的方法很多,什么老生常谈的先选城市、还是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大家看完了纷纷点头觉得都说的挺有道理。
但是一会儿看了一个学长说,他在大学是如何转专业失败的崩溃经历,劝大家小心。这时大家又觉得说的挺有道理的,一定要谨慎。
最后看了一圈建议,发现自己原地蒙圈,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干脆随便填了填志愿就玩去了。
其实考生们这么难的高考考试都能考下来,一个志愿填报本不应觉得很难。但大家习惯了按照别人给的要求去学习,突然一下自己做主填志愿时有点适应不过来。
如果想选一所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建议首先了解下本地的高考录取规则。像什么一本、二本、平行志愿、服从调剂之类的名词,是否都能弄懂?了解的越清楚越有利于后面的筛选工作。
另外是拿出各种相关资料,仔细对照自己的成绩筛出可选的学校和专业。我记得以前高三时学校都会给相关报考材料,再结合各种分数线,是可以大概预估出自己能去哪些学校和专业的。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有问题,建议尽快咨询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或者相关报考的专业人员。
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学科来缩小范围。另外在对同一档次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最后的筛选时,可以进一步根据综合情况,比如学校实力、所在地域、专业热门与否、身边人意见等因素来罗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