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高考填报志愿,看这一篇就够了

添加时间:2022-01-19 11:12:19
浏览次数: 0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用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上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和专业,实现分数的充分利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避免误区,避免掉档,实现低分高就呢?

  填报高考志愿的十大误区

  误区:等到高考出分以后再考虑报志愿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六月下旬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要在出分以后考虑最合适。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报好志愿实属不易!

  误区:考入好大学热门专业就算成功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几年前一位辽宁高分考生被一所北京211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考生及家长认为高考成功,考出了好成绩,报志愿成功,进入了北京名校,选上了热门的生物学专业。但入学后了解到生物学专业学习时间长,需要考研、读博今后才可能有出路,再后来知道本校生物学专业并不强,在他未毕业时学校的生物学专业居然被取消了,考生考研没有考上,且至少两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因此,家长需要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情况做提前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误区:按自己的想法找到成绩适合的大学、专业即可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误区:信息误导,以偏概全

  一些家长通过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盲听盲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自主招生讲堂曾听一位河南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而据笔者了解,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和社会保障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一名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误区:对专业设置、发展不了解导致视野狭窄,影响选择

  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大都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出国可能性。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有的考生家长选择金融学等热门专业,希望毕业后进入金融领域工作。其实,这些专业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读研、留学继续深造时,学习会很吃力。另外,有数学基础的考生,如想在金融领域发展,不如本科阶段先学习数学,或其他理工类专业,研究生时再转为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有的金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本科毕业于理工类专业,研究生学习金融专业。

  有的孩子想当新闻记者或编辑,若分数不理想,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学、外语或其他专业,不一定非选新闻专业。其实,很多媒体、新闻、出版单位都有从其他专业挑选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培养成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和深度见解的新闻人才。

  误区:专业与未来职业、就业划等号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事实上,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这两者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新闻记者、策划营销、经济分析、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会计学、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家长在为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误区:盲目追求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4年后、6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误区:按分数报志愿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各段控制线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等孩子高考出分后,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家长需要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参考高校近几年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误区:平行志愿风险减少,不会没学上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段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段。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误区: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缺少了对心仪专业的选择权,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即扁平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如何实现低分高就?

  合理安排“热专业”和“冷专业”

  大家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每一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并且设有是否服从调剂选项。“冷专业”是指那些被考生冷落,很少人报考的专业;“热专业”是指那些报考人数多,受考生欢迎的专业。

  由此造成了“热专业”的分数线相对较高,“冷专业”的分数线相对较低,如果你填报的专业志愿全部为“热专业”,并且未服从调剂的话,那么,对你的分数要求就会高一些,稍有不慎,就会被做退档处理,造成你的本批次录取作废。

  所以,一味的填报热门专业,风险会相对增加,而“冷专业”也不意味着就是“坏专业”,有可能因为他是新兴专业,很少有人知晓,所以报考人们才少,但是正因为他是新兴专业,所以社会缺口有可能比较大,将来也会比较好就业。

  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凌彤给大家的建议是:综合自己的兴趣,冷热结合,合理填报。

  选择省内大学

  省内的大学不见得就不好。相反,省内的大学对省内的考生都会相当照顾,会放非常多的招生名额在省内,因此造成了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如果其他省的考生想要和你上同一所省内的大学,对他的分数要求相对就会高一些。

  例如:太原理工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院校,实力是非常强的,也入选了双一流高校建设团队,并且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极低,甚至在二本批次也有招生名额,如果你的分数不是很高,想上211的话,太原理工绝对是首选,何况,太原理工在外省的名气也是非常高。

  选择偏远地区的大学

  地域因素,是大家高考报考时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考生不愿意报考偏远地区的院校,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但是,偏远地区,确实是有一些好学校的。

  比如,甘肃的兰州大学,作为一所985院校,由于地处大西北,被冷落,实力却非常强悍;位于东北的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同样作为985,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也被山西的考生嫌弃,分数线在985院校中,都属于低档。

  如果你不介意这些地区,或者你就是喜欢这些地区的话,这些院校是你的不二之选。

  合理选择分校区和主校区

  现在的大学,一本都有分校区和主校区,有些学校的分校区和主校区是分开单独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也会有所差异,但是,学校的层次不相上下,因为他们就是同一所学校嘛,只是地处的地方不同,在资源等方面会共享。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远在黑龙江的哈尔滨,作为985强校,拥有和清华、北大、浙大相媲美的分数,让许多考生望尘莫及,但是,他在山东威海有分校区,这个分校区的录取分数线和主校区比起来,相当低,最后毕业的时候,和主校区发的毕业证无异,所以,这个分校区是985分数末端考生的首选。

  了解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平行志愿特点

  (1)位次优先,投档时,所有考生按成绩排序,先投位次靠前的考生,后投位置靠后的考生。位次,也就是排队的位置,比如排到第1000名,位次就是1000。

  (2)先后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ABCDEFGH八个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检索时,先从A志愿开始检索,如不符合条件,再检索B,如符合条件,则不再检索后面的CDEFGH志愿,因此我们检索的过程,是严格的按照ABCDEFGH八个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

  (3)一次投档,也就是说每位考生只被检索、投档一次,如考生被投档到某大学后,又被高校退档,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个批次的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1)位次优先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就会比分数低的考生先检索。

  同一分数在排名时,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文理科一般也规定不一样。所以提醒亲们,一定要了解本省对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单科排序的相关规定规则。比如某省的文科规定分数相同时依次看语文、文综、数学、英语的单科成绩。

  例如:AB两位考生,都是600分,如果A考生语文是140分,B考生语文是139分,那么如果A考生排名在160位,B考生则排位在161位。在平行志愿投档时,优先检索、投档排位在160的A考生,然后考虑排位在161位的B考生。

  (2)遵循志愿

  在检索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时,严格遵循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3)一轮投档

  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在某一批次录取时,考生只能投档到一所志愿院校。一旦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院校还有余额,就不再检索考生其后的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4)防止踏入“掉档坑”

  综合盘点分析几种可能掉档的情况,2019届家长和考生应仔细阅读,谨防入“坑”。

  1、投档比例过高,暗藏风险

  高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提档比例为100%至120%,提档人数超出实际录取人数,有时在实际录取中提档的考生又没有足够的机动名额来弥补,可能会对低分考生进行退档。

  建议考生认真阅读招生章程,通过以下因素来判断风险:提档比例越高的学校,潜在风险越大,提档比例越低的学校,潜在风险越小,如果遇见投档比例为120%的院校,要谨慎对待,尽量研究前几年投档和退档情况。

  2、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建议考生: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

  3、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要求可能造成退档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西安交通大学招生章程规定考生单科成绩必须达到总成绩的60%。武汉大学小语种专业要求外语单科成绩120分以上;宁波诺丁汉大学要求考生外语成绩115分以上等。

  4、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建议从以下因素来分析“大小年”现象:①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③宣传力度。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5、过高估计自身实力

  只选“三热”(地区、院校和专业),填报志愿中保底学校不稳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中,一定要选择好保底学校。

  6、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的主要因素。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温馨提示考生:①建议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不要一味的选择热门专业。

  7、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建议认真阅读招生章程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中,认真阅读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高考政策和规则,才能有效的避免落榜。

  8、考生定位不准,所报院校总体“扁平”

  没有保底院校,造成落榜,建议考生和家长选好保底院校,能有效避免落榜。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最后,填报志愿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考生的实力和定位能力,“风险”的识别能力取决于考生及家长的学识与重视程度。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认真阅读院校招生章程,分析当年招生计划,合理制定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科学搭配院校和专业,这样能有效的避免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