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2019金融业:稳健前行 值得期待

添加时间:2019-01-10 11:33:47
浏览次数: 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新的一年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迎难而上?脱贫攻坚将如何打好最后的攻坚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将如何展开?一系列改革、创新、变化令人憧憬。

  新年伊始,本报编辑部根据读者的反馈,总结了农村金融领域较为期待的几个话题,请大家关注和思考。让我们共同见证这新的一年。

  货币政策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取向,强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可以看出,对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描述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保持中性”的表述不见了,而是强调松紧适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四季度例会进一步指出,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未来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由此,有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这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有了更多调节的空间。2019年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就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从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扩大至小于1000万元就能看出一些迹象。但要注意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决策层不会以过度的流动性来搞“大水漫灌”,而是会根据经济实际运行情况更加松紧适度,在复杂的经济情况下增强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要求,要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所以,2019年金融严监管仍然会持续,并不会因承受经济下行压力而失去应有的底线,这也是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所在。在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下,需要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那么新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监管政策仍将不断推出,使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合规意识的同时让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持续稳健经营。

  资管新规下银行揽储呈新态势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持续趋严的监管政策下,2018年以来,银行业进入低货币增长并伴随同业业务收缩的新环境,以往大量依靠主动负债的模式似已难以为继,而一些水分较大的派生存款(如保证金存款等)也被大幅压减,各行存款压力骤升,许多中小银行甚至大行开始加大吸收一般性存款的力度。

  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发布,打破了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以前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近期纷纷上调利率,将大额存单视为揽储利器。

  但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银行负债端成本,其利率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对于持有衍生交易牌照的大银行而言,结构性存款与大额存单均为较好的揽储手段,而对于受到牌照限制的银行而言,今后大额存单将成为重要揽储手段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的农业银行在2019“春天行动”中要求,“更加突出存款立行,通过狠抓源头资金开拓,做好重点客户稳存增存,强化存款产品营销,持续巩固提升市场竞争力。”存款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可以预见,各家银行在2019年将更重视“存款立行”,将更多着眼于如何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能力,通过更好的产品服务及更好的经营管理来促使资金尽可能在银行体内循环,并沉淀下来形成低成本存款。

  从目前各大银行的揽储行动来看,有以下几个趋势:在客群方面,维护包容性、综合化的客户结构体系以做大客群基础,力争实现客户管理的精细化;在产品方面,在实现多样化、定制化的同时,着力打造获客能力强、业务贡献高、品牌效应好且易于复制推广的拳头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着力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强化部门、总分行之间的协同联动,推动统一客户综合贡献评价体系。此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拥抱数字化发展趋势。

  农地制度改革进入深化施工期

  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的相继召开,2019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进一步得到部署。针对农地制度改革,2019年将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及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农村宅基地改革将秉持“稳慎推进”思路,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效途径。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目前,各地积极运用确权成果,在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放涉农补贴、解决贷款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确权落地后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和新情况亟待解决。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地改革既要讲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又要讲具体措施的差异性。下一步,应在继续用好、用活确权成果的基础上,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地有偿退出、互换并地等提供支撑。

  对此,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着重推进四项改革:一是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二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四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两权抵押”将继续朝纵深推进。2019年,将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并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

  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接下来要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赋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权能,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和监管措施。

  互金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

  作为2018年行业高度关注的一场监管行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一再延期,既检验行业耐力,也考验监管智慧。

  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显著下降,监管机制也日趋完善。但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2019年将成为整治工作的关键之年。

  可以预见,整治工作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对此,监管部门一方面将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另一方面,将在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良性退出。
  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特点,监管科技智能化将成必然趋势。监管部门接下来将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快监管技术平台的建设。

  随着监管科技的成熟,监管部门也将改变目前事后监督的态势,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据了解,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目前还在建设阶段,该平台整体建成后将为监管部门提供事前摸底、事中监测、事后跟踪上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并将在事前、事中、事后闭环功能基础上提供综合分析等。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公开表示,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监管体系,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走向深入,在其完成之日,这场运动式治理将转化为常态化监管。在长效监管机制下,互联网金融将更好地发挥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省联社改革悬念待解

  过去一年,各省级联社为引导行社服务辖内实体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省农信机构的定位和经营方向。就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机构,却在迷雾中摸索多年,甚至连改革的基本定位和方向都迟迟无法达成一致结论。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有些省份准备采用的联合银行模式似乎与这一理念相背离。此外,省联社的改革意在改变权力管理机构的角色,解决省联社管理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之间的矛盾,已经被一些省份采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亦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各方对于省联社的定位依旧模糊。

  不论各方意见如何不一,省联社的服务职能在未来势必得到不断加强。大中型银行和互联网机构将最新的金融科技和服务理念引入县域,服务手段传统、体量小巧的农信机构必须紧靠省联社这颗“大树”,集合全省农信系统的力量,更好地迎接挑战。2019年,这种竞争态势必然持续加强,而省联社的服务配套应抢在竞争的前面,才能带领基层行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无论省联社如何改革,与地方行社的关系都必须尽快理顺。不论是金融控股公司还是联合银行模式,都致力于将行政关系变为资本关系,这就要求省联社必须尽快梳理职能、整合全省农信机构。面对股东结构极为松散、与各市县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基层行社,实际操作必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意图改革的省联社在今年或许会有一些新动作。

  省联社改革的话题已持续多年。一元复始,希望2019年中,省联社改革的前路能够更为明晰。

  农发行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今年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阶段,农发行的重点工作将聚焦四大领域,即突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领域将被作为农发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乡村振兴的四个支柱统一规划,重点推进。

  四大领域之一的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支农全局,凝心聚力构建全行全程全力的“大扶贫”格局。该行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重点任务的落实,“输血”、“造血”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农发行也走在银行业前列。目前全行累计投放了3190.2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达到2608.5亿元,惠及768万人口。

  下一步,农发行将坚持扶贫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任务,继续发挥好政策性银行的先锋模范主力作用。

  同时,面对新形势,农发行也在及时转型。针对重要农产品收购市场化改革,农发行正在经历粮棉油收储业务转型。农发行在筑牢“老本行”根基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成为未来保证业务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巨灾保险期待破局

  2018年的夏天,我国沿海地区部分省(市)频频遭遇台风袭击,我国第一个开始巨灾保险的试点———深圳在台风过境后第一时间启动巨灾保险理赔程序。在2018年12月29日,《2019年度深圳市巨灾保险协议书》正式签署,根据协议,新一年度深圳市巨灾保险的保障标准提高,保障范围扩大,保障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

  除了深圳,近年来,宁波、广东、云南、四川等地也逐步开始探索建立具有各地地域特征的巨灾保险试点。经过4年多的试点,巨灾保险运作模式在部分地区已初见成效。总结各试点的经验,巨灾保险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

  在巨灾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商业保险的作用还有待发掘。未来,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围绕我国巨灾风险的特点和管理的需求,继续加大巨灾保险创新力度,不断设计更多符合地方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巨灾保险产品,提高巨灾保障水平,建立巨灾数据库,同时通过再保险市场等机制分散巨灾风险。

  由于巨灾风险难以预测且发生频率较低,往往在遭受严重的巨灾事件之后才会引起民众的关注,但这种关注难以持久。并且,从我国灾后处理的过往经验来看,人们在意识里更加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救援。因此,改变民众传统的观念可谓任重道远,无论是政府还是保险公司,都需要不断地、长期地强化公众保险意识和全民抗灾减灾意识。

  最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推动是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巨灾保险法制体系。在多年来业界不断呼吁巨灾保险纳入国家整体战略的背景下,巨灾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值得期待。(来源:农村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