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猎头网-中高级人才猎头网站!服务热线:400-1801-668 好猎头   |   登录 注册

医生集团创业需警惕的四大误区

添加时间:2018-02-22 10:18:00
浏览次数: 0
从2017年的投融资事件看,相对于整个医生群体火热创业的势头,整个投资界却显得相对冷静淡定,医生集团融资成功的家数并不多。是势头不对吗?医生自由流动是医改大势所趋,也是令社资办医优势真正体现的时刻。

其实投资界的逻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是目前医生群体创业意识刚刚崛起,市场化意识低,还存在若干误区:

心态误区:组建医生集团不过是换个地方执业

这种误区是目前存在最多的,认为成立医生集团,实现自由执业,就可以把原来在公立体系中的资源嫁接到医生集团。其实纵观目前已稍具规模的医生创业企业:有被多方资本追捧的卓正医疗、企鹅诊所,医生集团先锋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等,有的渐入佳境扩张发展,有的探索出独有模式。这些企业的创业者们,在离开公立体系的时候,基本都是从头做起的艰苦创业。

原来公立医院专家号需要提前十天半个月才能挂到,现在病人量将成为巨大挑战。这其中的落差和心理压力,如果没有经过周全的思考和健康的心态,是很难接受的。

认知误区:专家的名气=品牌

把专家的名气当成品牌,也是目前存在较多的误区。有些组建的医生集团,认为只要将某些领域的顶尖专家聚集在一起,形成医生集团,自然不愁病人,不愁资本方的投资,不愁各类资源主动上门求聚合。其实医生集团成立后,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客户的问题。

在公立体系,大专家以学术发展为主低调务实,知名度也是聚焦在业内。由于工作科研繁忙,所以对社会关注度反而没有特别在意。当开始自行创业时,发现以前的经验完全没有办法使用在市场经济上。以好大夫为例,注重品牌宣传的年轻医生排名有可能比自己的老师要靠前。医生集团塑造品牌和知名度,是另一领域的专业工作,难度并不亚于学术科研,如果没有专业人才进行品牌塑造管理,那么即使都是大专家的医生集团,何时实现盈亏平衡,也是漫漫长路。

经营误区:只做高端业务

有些医生认为现有公立体系的收费不合理,体现不出市场价值,顺着医生创业大潮,也希望可以自立门户,做高端医疗,加之这几年社资的投入基本都是高端医疗居多,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笔者也看了不少医生集团的创业BP,基本围绕在提供中高端服务为主。

笔者的观点认为,选择中高端,还是中端,还是低端服务,本身是一种基于市场的选择,无可厚非。只是医疗服务总是会存在一定的竞争环境,重要的是如何脱颖而出获得市场份额,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市场需求,也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而不能只想做高端。就高端数据而言,中国的消费CPI中,虽然这两年医疗CPI一路走高,主要是基于公立体系医疗服务的调价,而医生集团在市场接受度,经营能力以及支付手段(商业保险)上,都还不成熟,需多方考量,再做决定。

另外,比医生更紧缺的,也许是适合医生集团的经营类人才,而目前市场上这一类人很难招募到,甚至需要跨行业寻找,系统性培训也亟需提上日程。

跟风误区:做重资产更容易拿到融资

最近几起医生集团的融资事件,均以自行建造诊所、医院为切入点,引得其他一些医生集团也纷纷效仿。甚至笔者看到业界一些观点,认为医生集团原来的轻资产模式也许走不通,那么重资产模式或许是一条路。

其实从资本的角度看,无论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医生集团也是企业,需要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产生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周转良好,未来成长可以期待,这是值得投资的项目。其核心,还是对医生集团经营能力的要求。再无论如何讲情怀,都需要有数字来证明市场的接受度和可行性,无他,此为核心逻辑。

这是笔者近期与一些创业者们沟通交流产生的心得体会,自以为营运模式商业模式,是目前医生集团发展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欢迎创业者们多来与笔者探讨,找寻最适合自己的经营之道,早日实现盈亏平衡。(转载自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