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描述
岗位职责: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监督公司日常账务处理及财务活动,确保真实、准确、及时;2.负责编制公司各类管理财务报表及说明3.组织公司月度、季度报表的编制与财务分析工作4.根据管理需要,设计各类财务分析模板5.编制年终决算报表,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年终审计工作,配合税务师事务所完成年终税审工作;6.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7.配合其他部门,提供所需要的财务分析数据8.完成CEO交付的其他工作。职位要求: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毕业;2.5年以上财务经理或同等岗位工作经验,有2年以上科技型制造业工作经历;3.熟悉企业会计准则,熟悉企业帐务运作及会计合并报表的处理,具有成本费用管理相关的经验和预算编制及追踪分析工作的经验;4.工作细致、灵活,责任感强,善于沟通协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业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有热情,沟通协调能力强,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5.愿意与创业型公司共同成长;6.具有中级会计证及以上专业等级考试证书。
企业介绍
电助力自行车上游核心零部件品牌「Okawa」(大川電機,下简称“Okawa”)近日完成1.21亿元A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如日创投、德迅投资、庚辛资本中国、万物为创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跟投,庚辛资本中国同时担任Okawa长期战略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品研发、品牌市场以及海外售后服务网络开拓。 Okawa创立于2020年,主营业务是Ebike“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期望凭借自研的扭矩传感器技术,挑战领域国际巨头寡头地位格局,目标成为全球头部的中置电机品牌。 Okawa创始人杜磊本博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方向为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机电耦合高频动力学特性及优化控制,进入Ebike行业的契机也源于其学术背景。杜磊自幼便表现出对机械、汽车的浓厚兴趣,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大学期间曾参与FSAE在内的多项专业赛事活动。 博士期间,杜磊在一次欧洲旅行中接触到颠覆骑行体验的Ebike产品,彼时行业初兴,欧洲的出货量仅有数十万台,国内在该领域尚处于状态,而杜磊的博士论文核心创新点“高精度、高频的扭矩传感器”恰是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所在,由此萌生进入Ebike领域创业的想法。 受疫情下公共交通受阻、短途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催化,Ebike近几年在海外迎来爆发式高增长,Aventon、Tenways等头部品牌颇受资本青睐。2020年,Ebike在美国和欧洲的销量增幅分别达到145%和52%。 在杜磊看来,Ebike取代传统自行车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就像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一样,Ebike的用户体验相比自行车是跨代际的”,他告诉36氪,“出行需求长期存在,ebike低门槛(无需驾照、车牌和保险)、低费用(相较汽车)、不堵车、环保,在欧洲各国渗透率不断提升,欧洲的行业协会、品牌方等对未来10年的发展都有正向的预期”。 据CONEBI、WEF及CIE预测,2025年欧洲Ebike市场渗透率可达50%,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此外多家机构预测,在未来五年内,Ebike市场总量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 。将产业链拆解来看,Ebike行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上游集中、下游分散”。参考传统自行车产业,核心价值点在于以禧玛诺变速套件为代表的高精零部件,占高端自行车80%以上的份额。推演到Ebike领域,行业的核心技术集中在上游的电机和传动套件,壁垒也较高。 其中,电机层面,中置电机相比低价、成熟的轮毂电机而言,扭矩大、响应快、更集成,在外观和性能上都有明显优势,是中高端Ebike产品的主流选择,目前市场集中度高,主力竞争者是博世、禧玛诺等国际巨头,国内知名度高的玩家是“八方股份”。 在现有的寡头竞争格局下,Okawa切入行业的基础在于其自研技术对现有技术路径的颠覆。当前,包括行业巨头和初创电机品牌在内,扭矩传感器基本依靠外采,而Okawa全栈均为纯自研技术,可靠性高且利于售后维修。 同时Okawa在Ebike电机领域引入超高精度应力应变片传感方案,能实现全链路数字信号而非传统方案的模拟信号传输,在高精度直接检测扭矩变化的同时,保障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稳定性。 从发展历程来看,扭矩传感器多年来一直保持了相对传统的技术路径,背后原因在于需求场景的长期缺失。杜磊告诉36氪,在Ebike之前,扭矩传感器从来没有超大规模化量产的经验,仅在工业场景、实验室场景或测试仪器场景下被小批量使用,工作环境较为理想。而应用于Ebike之后,对其鲁棒性、精度、寿命、成本以及生产环节的大批量一致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门槛。 据杜磊介绍,中置电机的判断主要有三大指标:精确性、响应性及平顺性。其中,精确性与扭矩传感器直接相关,要求传感器具备高精度,只有得到足够精确的扭矩传感信号,检测出骑行人的意图,才能够精准地进行控制反馈,跟随骑行者的发力变化而实时改变助力大小,形成智能化体验。 通俗而言,市面上现有的力矩传感器受限于自身精度,大多存在“死区”,在扭矩变化相对微小时,无法捕捉到信号;只有扭矩发生较大变化时,才能将对应的扭矩变化传递到电机,产生电助力。反映到骑行场景中,用户在起步时往往需要猛踩踏板才能产生电助力,时延感明显。 目前,Okawa力矩传感器的精度可达到0.1%,相比业内普遍的3%~5%形成数量级区别。